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 綺語的事,就是你說的這話沒有真實利益的。 意樂中三:想者,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
企廣六班 · 每週研討內容
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 綺語的事,就是能引發無利益的所詮義。 意樂中三:想者,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
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意樂中三,想者,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煩惱者,謂三毒隨一。等起者,謂樂宣說無屬亂語。加行者,謂發勤勇宣說綺語。究竟者,謂纔說綺語。
【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】 這個一樣一樣來解釋。那麼最後是「綺語」,綺語就是說,你說的這話呀沒有真實利益的,沒有真實利益的。這個我們普通造這個業呀,這個語業最難防,而語業當中這綺語是尤其不容易、不容易。這個綺語是容易犯
【綺語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 綺語就是你講的話對於聽者毫無意義。 【意樂中三,想者,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
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 這個一樣一樣來解釋。那麼最後是「綺語」,綺語就是說,你說的這話呀沒有真實利益的,沒有真實利益的。這個我們普通造這個業呀,這個語業最難防,而語業當中這綺語是尤其不容易、不容易。這個綺語是容易犯極了!
之正體‧有是道之支分。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‧謂是成辦世間義利‧亦須遍攝三種種性 所化之機‧故須學習彼等諸道。如釋菩提心論云‧「如自定欲令‧他發決定故‧諸智者恆應‧ 善趣無謬誤。」釋量亦云‧「彼方便生因‧不 佛教修行體系之身心觀
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意樂中三,想者,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煩惱者,謂三毒隨一。等起者,謂樂宣說無屬亂語。加行者,謂發勤勇宣說綺語。究竟者,謂纔說綺語。 【消文】:
【 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 。】 這個一樣一樣來解釋。那麼最後是綺語,綺語就是說,你說的這話沒有真實利益的。我們普通造這個業,這個語業最難防,而語業當中這綺語是尤其不容易。這個綺語是容易犯極了,要防是難極了,只要說的話沒有
綺語 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意樂中三,想者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煩惱者,謂三毒隨一,等起者謂樂宣說無屬亂語。加行者,謂發勤勇宣說綺語。究竟者,謂纔說綺語。
[0657b22] 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意樂中三,想者,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 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煩惱者,謂三毒隨一。等起者,謂樂宣說無屬亂 語。加行者,謂發勤勇宣說綺語。究竟者,謂纔說綺語。
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。意樂中三,想者雖僅說為於彼彼想,然於此中,是即於其所欲說義,彼想而說,此中不須能解境故。煩惱者謂三毒隨一,等起者謂樂宣說無屬亂語。加行者謂發勤勇宣說綺語。究竟者謂纔說綺語。
- 日常師父「廣論」第一輪開示:綺語
- 《善說精髓》
- 慈光山全球資訊網
-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
-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(二)
- 《瑜伽師地論》卷059講義下載_在線閱讀
【 綺語。事者,謂能引發無利之義 。】 這個一樣一樣來解釋。那麼最後是綺語,綺語就是說,你說的這話沒有真實利益的。我們普通造這個業,這個語業最難防,而語業當中這綺語是尤其不容易。這個綺語是容易犯極了,要防是難極了,只要說的話沒有
DOC 檔案網頁檢視
綺語事引無利義,意樂作欲說義想,惑三毒隨一等起,樂說無屬隨意語,加行勤勇說綺語,許究竟即說語訖。貪心事屬他財產,意樂想作彼事想,三毒等起令屬我,加行於所思發動,究竟謂念其財等,願成我所有即成。恚心事與想煩惱,如粗惡語樂打等,
文殊院 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東興巷24-7號 電話:049-2896352 傳真:049-2898193 地藏院 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里牛尾路1-12號 電話:049-2932588 傳真:049-2931252
「《起信論》曰:五惡之義 ,特準他經,配以十惡。其一惡者,殺業所攝」,殺生。「其二惡者,盜貪所攝。其三惡者,淫業所攝」,殺盜淫。「其四惡者,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所攝。其五惡者,瞋恚邪見所攝」。說了五種。「反是」,五惡反過來
2、言生中者,謂能生於四眾弟子所遊之地。 所謂“生中”,即生在中土,亦即能生在四眾弟子遊行之處,而非生於無四眾遊行、無賢聖之邊地。 3、諸根具者,謂非騃啞,支節眼耳皆悉圓具。 “諸根具”,即非癡呆、聾啞,身體支節、眼耳等具全。
所破聞離間語解所說義是名領解」60「何謂能引發無利之義者」《披尋記》p1963云「不為諸利益事所依處故」《瑜伽師地論》卷59162想如麤惡語說3欲樂者謂損害等欲614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5方便究竟者謂損害等期心決定〔10.邪見業道〕 邪見業道1事者謂